
本站消息 2021年10月19-20日,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全省15个地州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墨江举办杂交稻旱种绿色高效技术培训,与会人员观摩了墨江县联珠镇会亮村数千亩连片旱种的 “滇禾优615”现场,长势喜人,丰收在即。

我校陈丽娟教授做了“推行杂交稻旱种模式助力云南口粮安全与可持续农业发展”专题报告,全省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杂交稻旱种技术交流,特别是针对杂交稻旱种中杂草及地下害虫防治、品种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0月21日,我校组织专家组对普洱市实施的思茅区倚象镇蚌弄村的绿色高效连片旱种滇禾优615进行现场验收,自然雨养百亩核心示范平均亩产453.3千克,结果说明杂交粳稻山地旱种技术可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针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粮经“争地”严重、水稻种植面积快速下滑的局面,宁洱县为稳定水稻种植面积,保证口粮供给,积极开展山地旱种技术试验示范,该县农科部门积极引进耐旱性较强的滇型杂交粳稻品种“滇禾优615”、“滇禾优34”,示范推广1000余亩,长势良好,预计产量400公斤/亩,增加口粮40多万公斤。

滇型杂交粳稻绿色高效山地旱种技术是我省今年的水稻主推栽培技术,我校培育的优质滇型杂交粳稻“滇禾优615”、“滇禾优34”成为2021年山地旱种的主栽品种。在我省省级和州县农业技术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我校在全省开展多种模式的杂交粳稻绿色高效山地旱种,示范推广面积10余万亩,其中在普洱市的景东、墨江、镇沅、宁洱、江城、思茅区及西盟等县推广约5万亩,产优质稻谷上1000万公斤,杂交粳稻山地旱种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推广效益。